携手创新领军 共育科创生态!2023年清华大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程博士论坛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3-11-27 报送来源: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自强成就卓越,创新塑造未来。11月25日至26日,2023年清华大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程博士论坛在策源地松江顺利举办。论坛聚焦科创生态建设,紧扣“携手创新领军 共育科创生态”主题,邀请多位院士专家深度解读最新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和趋势,展示顶尖科技前沿成果,清华大学创领工博与G60九城市科研院所、企业代表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对接深度合作。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主办,清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承办,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研究生分会协办,上海长三角G60科创经济发展集团支持。来自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领域近600位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领域工程博士生参加。

创新成果发布 共筑科技创新策源地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蒲慕明以“脑科学与类脑人工智能”为题,介绍了G60脑智科创基地最新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雒建斌作题为“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新技术”主旨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罗毅作题为“支撑算力建设的光电子器件芯片”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总设计师于登云作题为“中国航天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主旨报告。

 在清华大学创领工博研会、G60九城市科技部门、科创型企业、G60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G60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等平台载体的大力支持下,论坛集中发布了20项清华大学工程博士创新成果和63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关键技术攻关需求。

“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模拟与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研究”“EnergyGPT:面向新能源的分布式人工智能”“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空口射频测试关键技术”等20项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创新成果以实物、海报、视频等形式在论坛期间进行了集中展示,并在“2023年清华大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程博士论坛”线上专题网站(网址为:http://qh.ricas.cn)进行了线上展示。

创新要素链接 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

 论坛着眼“链接”加速,通过圆桌论坛、闭门交流、主旨分享、考察调研等方式,高效组织各类供需对接,让更多“科技创新之花”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结出“产业发展硕果”。

 围绕清华大学创领工博所涉领域,论坛聚焦“先进装备”“新能源”“大数据AI及综合交通”“大健康”“智能制造”“工业软件”“集成电路”“未来建设”等主题,同步举行8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集群要素链接活动,定向邀请数十位技术专家、企业家,深入交流各领域理论创新、科研成果和产业应用情况。

 一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型企业作主旨交流,上海玫克生储能科技(美克生能源)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上海伏达储能数字化研究院理事长严晓分享了储能数字化创新和“靠谱”实践,沛嘉医疗科技(苏州)限公司副总裁胡平介绍了沛嘉医疗的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创新之路,浙江智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军晓介绍了哑终端设备黑客入侵防护有关情况,合肥沛顿存储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何洪文阐述了沛顿科技在高算力时代的先进封装解决方案。

26日下午,论坛集中组织前往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启迪科技园、正泰智电港、沐曦集成电路、商汤科技、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上海联影医疗科技等科创型企业现场考察。

创新项目落地 共育国际一流创新生态

 聚焦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论坛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重要平台优势,构建了前沿科技与工程应用的创新合作平台,一批科创载体、科研平台、科创基金经紧密对接,达成初步合作,G60科创集团分别与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国新证券、深圳力维智联、西安龙鼎投资、苏州芯慧联半导体、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杭州畅溪制药等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领域涵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

 G60联席办会同九城市科技部门、G60科技成果转移转移转化示范基地等推荐7位G60特邀专家参与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优秀口头报告评选。最终评选出优秀口头报告奖10个、优秀海报奖10个、优秀个人组织奖32个、最佳组织奖22个。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将以举办此次论坛为新的起点,加强与清华大学战略对接,共同探索科学变革新方向、引领未来发展新征程,让更多科技“创新之花”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结出“产业硕果”。

 据了解,清华大学工程博士论坛于每年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各举办一次,旨在加强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激发工程博士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工程博士生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等能力,促进跨界交叉融合创新,不断扩大工程博士生在工程界、学术界和社会上的影响力,推进产教融合,高起点、高质量地培养造就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和卓越工程师队伍。